武汉市第三医院官网首页
输血科
科室电话: 027-68894800

健康科普

Health science
首页健康科普 → 健康科普

非免疫性输血反应

2023-11-07文章来源:

1、细菌污染:可能是由于血袋有破裂或小裂缝未被发现;对血袋、抗凝剂、采血器、输血器等消毒不严或污染,贮血冷藏箱温度上升;有时在皮肤消毒不够严密或制备血液成分中出现疏漏等原因都能导致血液受细菌污染,而在输注后引起输血反应。重者常导致死亡。有的细菌在室温下生长良好,也有的细菌可在血库冰箱(1~6℃)生长,故血液均有污染的可能。


2、循坏负荷过重:虽然输血相关容量负荷过重还未被发现和报道,但最近,据FDA报告,已被认为是输血相关死亡的最常见的原因。血液制品的高渗透压可使体液在数小时内进入血管内,引起高危患者(如心功能、肾功能不全患者)输血相关容量负荷过重。输注红细胞时应缓慢输血期间应严密观察,如果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如,呼吸困难、肺啰音),必须中止输血,并开始心力衰竭的治疗。


3、凝血功能障碍:由于患者在出凝血过程中会丢失或消耗大量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或血液成分中血小板及不稳定凝血因子含量随着保存期延长而下降,或以具有抗凝作用枸橼酸盐为主要成分血液制剂大量输注,或抗休克扩容时大量静脉输注晶体液使患者机体残存的血小板与凝血因子含量更低所致。


4、枸橼酸中毒:库存血中含有枸橼酸钠,随病人静脉输血而进入体内,正常情况下枸橼酸钠在肝内很快代谢,因此血液输入缓慢不引起中毒;当大量输人库存血时,进入体内的枸橼酸钠也过量,如病人肝功能不全,枸橼酸钠未完全氧化,即可与血中游离钙结合,使血钙下降,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毛细血管张力降低、血管收缩不良、心肌收缩无力等。


5、氨血症:随着血液贮存时间的增长,血中氨(NH3)的浓度将逐渐增加,贮存到3周的血中氨的浓度可约等于新鲜血中氨浓度的8-9倍,所以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应给大量贮存血。氨是一种已知的强效神经毒素,可导致精神紊乱、昏迷,扑翼样震颤、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典型的脑电图改变。


6、高血钾症:全血和红细胞在保存期间,随着库存时间的增长,其血浆中的钾含量也逐渐增多,这是由于红细胞中K+外溢。大量输血可引起钾中毒,患者血浆中钾浓度达到8mmol/L时,可引起心电图显著改变,约为10mmol/l时,可认为是即刻死亡的原因,对于慢肾衰的患者尤其注意。临床常表现为软弱无力、重则肌肉瘫痪、呼吸肌瘫痪,房颤,心跳停搏。


7、血管微栓塞:由于血液贮存1天后,被破坏的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膜开始形成微小凝集物,随着保存时间延长,微小凝集物体积增大,数量增多。输大量保存10天以上的血液时,有大量微小凝块循环到肺,阻塞肺毛细血管,可引起肺功能不全。若用于心脏手术做体外循环,则微小凝块可直接引起脑栓塞。


8、输血性血色病:在一些慢性贫血患者,如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β地中海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等,由于贫血严重,骨髓造血功能不良或红细胞破坏过多,需反复多次输注红细胞才能维持生活。这类患者由于长期、多次、反复输血,而每1L血中含铁400~500mg,每天人体排泄铁却仅约1mg,而患者又无出血,输入的铁在体内逐渐增加、沉积,过多的铁以含铁血黄素形式沉积于肝、胰、心肌、肾上腺、皮肤、性腺等。起始时这些脏器呈含铁血黄素沉着,以后即发生组织功能的损害,而导致输血性血色病。临床上可有皮肤色素沉着、肝功能损害、糖尿病、心律不齐、心功能不全、性功能减退等临床征象。


9、酸碱平衡失调:全血和红细胞成分保存液中含有枸橼酸盐等。随保存时间延长乳酸生成增加。大量输注时,可导致患者机体酸碱平衡失调。


10、低体温:低温反应是由于快速大量输入从冰柜(2~6℃)中取出的冷血液,如每5分钟内输入量达1L时,正常体温将降至30℃以下,可发生心室纤颤。